图书推荐:初中组(1):喜阅读出好孩子;昆虫记;白洋淀纪事。
图书推荐
本书是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专门为中国孩子的阅读量身定做的指导手册。书中,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写作经验和丰富的阅读体验,分别站在老师和家长的角度,谈到了在孩子阅读引导上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站在孩子的角度谈阅读,说出了他们的困惑,并以作家的视角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作者童喜喜近些年投身新教育,进行阅读推广工作,经验丰富。在关于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方面,童老师在书中阐述了自己新颖独到而又实用有效的方法。
阅读要点
作者介绍
精彩原文
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
图书推荐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撰写的关于昆虫习性与行为的科学巨著,也是一部集知识、哲理、趣味于一身的文学经典。它以人性来观照昆虫世界,以昆虫的多彩生活来抒写人生感悟,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深厚的人文关怀。本书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先后被翻译成六十多种语言,出版一百余年来长销不衰。
阅读要点
最为难得的有两点:不偏不倚而又全方位的记录下昆虫所有习性、本能、命运之悲喜,并将它们的生命等同于世界的主宰——人——同样是有尊严而神奇的。而且它绝不仅仅是一部科普巨作,它以散文而非学术著作的形式写成,轻松、有趣、通俗,却又是优美、朴素的。
作者介绍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作为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倾毕生心血写成《昆虫记》,在科学界和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动物心理学的创始人”。
精彩原文
你了解隧蜂吗?你大概是不了解。这无伤大雅,即使不了解隧蜂,照样可以品尝人生的种种温馨甜蜜。然而,只要努力地去了解,这些不起眼的昆虫却会告诉我们许多奇闻趣事,而且,如果我们对这个纷繁的世界拓宽一点我们的知识面的话,同隧蜂打打交道并不是什么让人鄙夷不屑的事。既然我们现在有空闲的时间,那就了解了解它们吧。它们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
怎么识别它们呢?它们是一些酿蜜工匠,体形一般较为纤细,比我们蜂箱中养的蜜蜂更加修长。它们成群地生活在一起,身材和体色又多种多样。有的比一般的胡蜂个头儿要大,有的与家养的蜜蜂大小相同,甚至还要小一些。这么多种多样,会让没经验的人束手无策,但是,有一个特征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任何隧蜂都清晰可辨地烙有本品种的印记。
你看看隧蜂肚腹背面腹尖上那最后一道腹环。如果你抓住的是一只隧蜂,那么其腹环则有一道光滑明亮的细沟。当隧蜂处于防卫状态时,细沟则忽上忽下地滑动。这条似出鞘兵器的滑动槽沟证明它就是隧蜂家族之一员,不必再去辨别它的体形、体色。在针管昆虫属中,其他任何蜂类都没有这种新颖独特的滑动槽沟。这是隧蜂的明显标记,是隧蜂家族的族徽。
四月份,工程谨慎小心地开始了,不是一些新土小包的话,外面是一点也看不出来的。外面工地上没有一点动静。工匠们极少跑到地面上来,因为它们在井下的活计十分地繁忙。有时候,这儿那儿,有这么一个小土包的顶端晃动起来,随即便顺着圆锥体的坡面滑落下去,这是一个工匠造成的,它把清理的杂物抱出来,往土包上推,但它自己并没露出地面。眼下,隧蜂只忙活这种事。
五月带着鲜花和阳光来到了。四月里的挖土方的工人现在变成了采花工。我无论何时都能够看见它们待在开了天窗的小土包顶上,个个都浑身沾满黄花粉。个头儿最大的是斑纹蜂,我经常看见它们在我家花园小径上筑巢建窝。我们仔细地观察一下斑纹蜂。每当储存食物的活计干起来的时候,总会不知从何处突然来了这么一位吃白食者。它将让我们目睹强取豪夺是怎么回事。
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
图书推荐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集大成之作,收录了其从1939年到195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其中包括最负盛名的《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的苇》等共54篇。《白洋淀纪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为背景,用乐观从容的态度描摹时代的风云变幻,以亲切轻柔的笔调表现战争的严酷和生活的艰难,以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人物,尤其是女性们勤劳、善良、聪明、勇敢的美好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世界。我们通过那些难忘的亲人友爱和人民情怀 , 更加感到我们的民族伟大和希望所在。
阅读要点
一想到这本书,便想到那麦子、那芦花荡、那一望无际的大荷叶……作者用清新、含蓄、明净的语言,讲述了冀中人民在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这本书,值得无限回味!
作者介绍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擅用“白描”手法创作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诗化小说”。孙犁的散文秀雅隽永、朴实无华。其小说与散文以美的意境、美的人物、美的情感,展现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为了理想而浴血奋战的人们美好的心灵和崇高的品质。其代表作有《白洋淀纪事》《荷花淀》《芦花荡》《风云初记》等。
精彩原文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
“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白洋淀纪事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